保函网

专业保函办理平台

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网)

2024-05-15 13:15:01

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网) https://zwfw.tj.gov.cn/#/home

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职能信息

宁河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区核心位置,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区域面积1296平方公里,辖13个镇、2个街道、270个行政村、35个居委会,城区设在芦台街道。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78亿元,增长8.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9.03亿元,增长9.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08元,增长3.6%。

【宁河区政治建设】

坚持以党的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层层拧紧责任链条,真抓实抓狠抓从严治党全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持续抓实理论学习。深学深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邀请南开大学、市委党校专家授课10余场次,开办各类干部进修班、专题班22期,实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持续改善政治生态。深化“三照三破三践行”修复政治生态工作,坚决彻底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深刻汲取罗福来案、张伟案教训,扎实推进以人破圈、以事破圈、以制破圈。健全干部“选育管用”机制,全年调整交流干部315人。拍摄警示教育片《“划”地为牢》,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观看并交流心得。聚焦扶贫助困、涉农资金、工程项目等重点领域,全年立案234起,党纪政务处分229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持续用力改善作风。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系列配套措施,对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突出的78名干部提拔重用,对221名受处分干部开展回访教育,重新启用“跌倒”干部4名,各级党员干部创新竞进、担当作为蔚然成风。持续用力夯实基层。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为民代办等服务制度,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成立区网格化管理中心,科学整合环保、党建、网信等领域基层网格资源,3065名网格员全部入网入格,做到基层网格一包到底。

【宁河区经济建设】

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天津未来科技城深度开发,京津合作示范区基础设施全面建设,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推动,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航空双创产业园、丰润药业等一批高端高质高新项目相继落地开工,2020年累计引进签约、落地北京企业63个,意向投资额86.7亿元。制造业持续壮大。发挥一汽大众华北基地“虹吸”效应,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40余家,新天钢、玖龙纸业持续升级扩产,特种钢材、高档包装纸产能稳居全市前列,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年产能达到30万辆,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92兆瓦,2020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9%,排名全市第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电商及关联企业71家,“吃乐马”等三家电商产业园规模不断壮大,吾悦广场加快建设,新华道、建设路菜市场建成开业,桥北街道社区配套生鲜超市、便利店日趋完善,新型都市商圈正在形成。四个市级特色小镇和板桥盆罐、廉庄木头窝等文旅村加快创建,“七里海河蟹节”“非遗购物节”等大型文旅活动接续开展,全域旅游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重点改革成效显著。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十三五”期间街镇收入年均增长9%。统筹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和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有序落实职能调整、人员转隶,经费无保障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人员全部妥善安置。制定区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6家企业全部纳入混改范畴,电力公司、原种猪场顺利启动混改。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000户以上,新增企业2436家,“海河英才”落户1771人。“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建成“政务一网通”平台,“网上办”“一次办”比率超过85%,企业开办可实现当日办结。区公共信用中心挂牌成立,在部分行业领域探索开展“信易+”应用,区域诚信水平排名全市前列。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坚持“北上”与“南下”相结合,区级领导带队“走出去”,先后赴北京、黑龙江、深圳等地招商洽谈,全年内联引资446亿元。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外贸出口突破21亿元。

【宁河区城市建设】

城乡布局进一步优化。撤销芦台镇,设立芦台、桥北两个街道,城市管理和基层治理更加规范、更加精细。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累计改造32万平方米棚户区和4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开发22个住宅小区,建成32个智慧平安社区,城区10条主干道路实现雨污分流,地表水厂投入使用,宁新花园4100户居民喜迁新居。实施城区蓟运河城区段12.5公里左堤改造工程,完成渠梁广场建设,景观水系、折桥栈道、健身步道等工程同步完工,“一河两岸”格局初现。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整治金翠路、金华路等5条主次道路,改造296条、2.3万平方米背街里巷。深入开展城区环境卫生专项治理,投放分类垃圾桶3000个,清整脏乱点位1万余处,扫保各类道路300余万平方米,清运垃圾12.64万吨。桥北新区生态绿廊启动建设,城区累计种植各类树木、灌木3.3万株,绿化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9.75%和34.5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8平方米。

【宁河区社会建设】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新增就业1.1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252.8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持续扩面,“救急难”服务平台和退役军人“一中心两站”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区镇两级养老综合性服务机构3家、日间照料中心72个。2020年发放各类补贴救助金1.1亿元,低保、五保、残疾、特困等群体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芦台一中迁址新建、桥北实验学校新建等工程全部完工,“十三五”期间建成幼儿园86所。区中医院新建工程顺利推进,建成区急救分中心、苗庄卫生院,13家基层卫生院完成全科门诊标准化建设,全市数字健共体试点进展顺利,城乡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区文化中心主体完工,区街镇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实现全面覆盖,创作大型话剧《氢弹之父》及抗疫文艺作品79篇。全民健身中心功能不断完善,气膜游泳馆、桥北新区足球场建成投入使用,社会足球场建设排名全市前列。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常态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产事故持续下降。扎实开展“脚印万家”活动,“信访超市”“三级矛调中心”投入使用,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推动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化解,连续48个月保持进京“零非访”。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打防管控建”并举,集中开展“重案攻坚”“破网打伞”“打财断血”等行动,累计查办“九类案件”372件,率先完成年度“无黑区”创建任务。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15个街镇、305个村(社区)全部建立法律服务站点,以《民法典》为重点,持续深化普法宣传,全民法治意识显著提高。

【宁河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大年三十当天全区迅速进入全民抗“疫”状态。推行网格化防控措施,在社区全面实施楼长制、街长制、胡同长制,在农村探索建立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村民代表、志愿服务者包户机制,2773名机关干部入队入列、参与“卡口”执勤,“六个到底儿”工作机制在全民抗疫中迸发巨大能量,成为全市首批低风险地区。坚持严查严管。用好“大数据+笨办法”,对重点人员逐一排查管控。区内出现确诊病例后,按照“密切接触圈、间接接触圈、发病前接触圈、发病后短暂接触圈”开展地毯式排查,确保4例患者康复后无本地新增病例。坚持联防联控。主动与境内京冀“飞地”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全部纳入宁河疫情防控和诊治体系,无条件提供技术支持。选派356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天津海河医院和“滨城大筛”,对入境人员严格实行“铁桶般无缝管道式”封闭管控,接驳1538名境外入津人员来宁隔离,在防控大局中展现了宁河之“为”。强化“人”、“物”同防,对进口货物特别是冷链食品全链条防控,有效阻断疫情输入和扩散。坚持主动服务。落实“惠企21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7条”等措施,制定宁河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13条”,组建398个“132”工作组以及金融服务等六个专班,走访企业32万次,举办撮合对接会21场,为企业减免税费和房屋租金近3亿元,协助企业融资87.5亿元,保障区内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宁河区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七里海湿地保护区总面积359.13平方公里,占天津市湿地总面积的12%,主要位于宁河区境内,是全市“南北生态”空间布局重要节点,被誉为“京津绿肺”。2020年,宁河区接续实施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十大工程”,截至2020年底,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土地流转等6项工程基本完工,引水调蓄、实验区人工湿地建设等4项工程有序推进。全力还湿于野。累计迁出坟茔856座,封堵通往核心区道路34条,建设环海围栏49公里。生态移民工程加码发力,潘庄、北淮淀安置房项目全部封顶,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保护区缓冲区内5个村、2.5万人即将启动移民搬迁。全力气保苇增绿。累计流转6.84万亩核心区水面、5.56万亩缓冲区土地,全面拆除堤埝和种养设施,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村自为战、割据管理”局面,为统一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全力修复湿地。累计恢复植被2万亩,营造浅滩1.5万亩,新建改造鸟岛20余处,放流鱼苗及成鱼200万尾,湿地生态结构、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全力补水保湿。坚持跨域调水、区域蓄水、按需补水,打造5条补水线路,畅通37公里输水通道,开挖疏浚湿地核心区支渠、干渠、外环渠80余公里,建设3座橡胶坝,完成曾口河、青龙湾故道治理,七里海南站经更新改造投入使用,年补水量达到8000万立方米。

通过近几年不断努力,累计修复湿地面积3.5万亩,水域面积增长1.5万亩,野生植物达到153种,鸟类增加至258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从126.37上升到127.39,湿地保护修复经验入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

【宁河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现代农业提升发展。深入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七里海河蟹推广计划,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稻蟹兼做面积达到16万亩,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粮食播种总面积、总产量连续三年递增。生猪存栏达到44.56万头,建设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利用中心3个。创新推广“龙头企业+村级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全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兴生产经营主体接近2000家,55%以上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85%以上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252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使用,圆满完成“厕所革命”任务,建成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农村负压厕所系统,全区270个村全部创建为“美丽村庄”,22%农村庭院创建为“美丽庭院”,跨入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行列。基础设施不断健全。504公里乡村公路全部建成6米宽“四好农村路”,公交客车实现“村村通”。10.6万户居民实现清洁供暖,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惠及27万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增收渠道不断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为激活农村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夯实了基础。政府信用担保壮大集体经济,区财政出资1000万元作为贷款风险担保,与农发行宁河支行合作设立水稻种植风险补偿基金;出资1000万元作为风险金,与天津邮储银行、市农担公司合作,设立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基金,以担保、联保等形式向每个村提供30—50万元启动资金,引导村集体资产量化入股,与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全年发放各类涉农融资贷款3000余笔、金额超过24亿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提速甘肃榆中高原夏菜粤港澳大湾区销售基地、西藏贡觉曲卡新村等项目建设,有力巩固了两地脱贫攻坚成果,连续两年荣获“甘肃省帮扶先进集体”称号。扎实推进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86个困难村集体收入均超过20万元、户均增收超过7.2%。

【宁河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1144家,整合撤销取缔园区23个,10.6万户居民实现清洁取暖,天钢联合特钢实现超低排放,地条钢问题实现“零复发”,空气质量不断改善,PM2.5浓度控制在53微克/立方米以内,较2015年下降24%,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5.6%。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与丰南、玉田等周边地区实现同步减排、联动执法,有效解决交界区域“散乱污”企业和“三不管”模糊区域的环保问题。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河湖长制”有力落实,“四乱”点位全部销号,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清零,境内河道水系全面贯通,地表水水质达到Ⅴ类标准,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全面开展地下水压采水源转换、机井封填等工作,地表水厂投入使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采样调查,综合整治20个建制村环境,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建成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坚决打赢全域绿化攻坚战。“十三五”期间造林21万亩,完成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两期工程,农村四旁绿化、庭院绿化25万株,播撒草籽超过39万平方米,绿色成为宁河最美“底色”。

【宁河区推进新动能引育工作】

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建成“双创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27%,“十三五”期间全区年科技研发投入比例达到3.67%。科创主体提质增效。全年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5家、“雏鹰”企业49家、“瞪羚”企业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2家,“领军”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宁河本土创新性企业梯队初步形成。中小企业创新转型三年任务圆满完成,285家企业、317个路径实现创新转型,认定玖龙纸业和玖龙智能包装等2家天津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成立淡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科研机构25家,引进专家团队3个,18家科技型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荣亨集团等3家企业技术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天钢团队荣获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新兴产业持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航空科技、生物医药等产业不断壮大,福宁新迪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物联网创业中心等一批项目落户,亚平集团汽车配套产业孵化器项目加快前期工作。津宁市郊铁路项目纳入国家《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和《天津市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2019-2035年)》,线位规划、可行性研究、投融资等前期工作全面开展。宁河区移动通信基站布局专项规划完成编制,“十三五”期间建成543个5G基站,芦台城区5G通讯信号实现全覆盖。

【宁河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宁河区中部,涉及大北涧沽镇、苗庄镇、廉庄镇、七里海镇、宁河镇、东棘坨镇、芦台街、桥北街等8个镇街、154个行政村,面积415.4平方公里,总人口22.44万人,2019年6月被列入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创建园名单,2020年12月通过国家农业部、财政部考核验收,成为全市第一家“国”字号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园区按照“两心”(综合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五区”(农产品加工物流聚集区、小站稻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特色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区、生态种养和休闲养生区)、“两带”(科普文化带、休闲旅游带)的总体布局,实施7大工程(“两中心”智慧农业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工程、15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区建设工程、百万头生猪养殖及良种猪繁育综合建设工程、农文旅康综合生态建设工程、良种繁育推广及特色农产品建设工程、稻米销售物流聚集区建设工程、科普文化与旅游观光带建设工程)、20个重点项目。截至2020年底,园区20个项目已完工17个、投产9个,总产值实现52.2亿元,较2019年提高48.6%。建立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和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布局186个物联网点位,完成农业云基础平台、农产品质量追溯、专家在线、移动APP、农业遥感大数据监测等系统版块设计开发,为宁河区13万亩农田和40家农业企业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建成我国北方地区最大最强的水稻原种繁育场“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和“天津市食味米科技发展中心”,园区内水稻种植面积达15万亩、稻蟹混养面积达13万亩,通过国家级、省部级审定“津原系列”水稻新品种达35个,覆盖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95%。建成年出栏10万头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和原种猪遗传育种科研合作平台,培育的“天河”种猪获“中国名牌”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