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专业保函办理平台

郯城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网入口)

2024-05-17 10:27:46

郯城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网入口) http://lytczwfw.sd.gov.cn/tc/public/index#

郯城县人民政府职能信息

郯城县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南临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县、河东区、罗庄区、兰陵县接壤。郯城建置始于夏商时期的炎国,春秋时期演化为郯国,秦朝设郯郡,两汉时改称东海郡,唐朝改称郯城县。郯城曾长期作为郯郡、东海郡和徐州刺史部等州郡治所,是古徐国文化的发祥地。

郯城是全国100个产粮大县之一,有“鲁南粮仓”之称,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青少年足球改革试点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等称号。

截至2021年底,郯城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街道、景区、开发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04.7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3亿元。

历史沿革

郯城建置,始于炎国。其建成于公元前十一世纪。

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八年(公元前418年),郯国为越所灭,其境入越。

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后,其地又归楚。直至秦统一六国,郯国之名不复存在。

秦行郡县制。境地先属薛郡后为东海郡郡治所在地,并在楚汉间有一短暂时期亦称郯郡。属秦末增置十郡之一。其辖境北近临沂,南至长江以北的扬州、泰州,东濒东海,西南到洪泽湖一带,为本县建置盛期之一。

汉承秦制。郯为县、郡和徐州刺史部治所。

王莽代汉,东海郡地一度成沂平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县建置更趋复杂。先是三国魏黄初年间(220—226年),东海郡称东海国,郯县隶属关系仍旧。但,徐州刺史部治所自郯移设彭城(今江苏徐州)。晋初,复称东海郡,郯县属之。晋惠帝时,又改称东海国。

隋,改郡为州。开皇初,郯郡废,郯县隶泗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泗州改称下邳郡,郯县又隶下邳。

唐,武德元年(618年),又行州县。武德四年(621年),郯县属泗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入下邳,称郯城乡。“郯城”作为政区名,始见于此。元和间(806—820年),复置县时,遂以乡名为县名,称郯城县。而后又省入临沂县,仍称郯城,隶属河南道沂州。

郯城县自唐后期省入临沂县,历经五代十国、宋、金直至元前期,未再复县,其县原治所称“郯城”。在此长约500年的时期内,境域所属,随临沂县而易。

元末,郯城县复置。

明代,郯城县隶山东布政司兖州府沂州。下辖政区为4乡45社。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兖州府之沂州划归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郯城县隶沂州府。其下辖政区,清前期为4乡32社;中后期为4乡45社。

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置道,郯城县隶济宁道,下辖5区48保。民国十四年(1925年),山东省由四道改为十一道,郯城县属琅琊道,辖区依旧。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郯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其辖区改为5区44乡。民国二十七年(1936年),郯城县隶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区更为7区45乡。翌年,其辖区又为5区45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侵占郯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解放郯西之马头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又攻克郯城。与此同时,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鲁南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0月底,郯城复为日军侵占。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由于形势变化,县政府撤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马陵办事处(县级政权)建立,隶滨海专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郯城大捷后,马陵办事处改称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关系未变。同年10月,县政府隶属滨海专署二行署。此间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三年(1941—1944年),根据斗争形势需要,在郯城县东部及西部增置了临沭、赵镈(苍山)二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滨海行署二专署,下辖10区2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郯城县为国民党占领,人民政府政区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党政府政区按民国初年设置,后改为23乡2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8日,郯城县全境解放,隶属鲁中南行署第六专署。1950年5月隶属临沂专区公署。1956年1月,郯城县人民政府改称郯城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2月,又改名为郯城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6月,复名为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临沂地区行政公署。

1994年12月至今,隶属山东省临沂市。

行政区划

1993年底,郯城县辖5镇17乡(郯城镇、马头镇、重坊镇、李庄镇、褚墩镇,胜利乡、新村乡、港上乡、花园乡、小马头乡、归昌乡、杨集乡、大院子乡、大尚庄乡、店子乡、小埠乡、归义乡、司家乡、泉源乡、庙山乡、沙墩乡、黄山乡)。

1994年11月,撤销杨集乡、黄山乡,设立杨集镇、黄山镇。

1995年8月,店子乡更名为高峰头乡,小埠乡更名为十里乡。

1995年12月,撤销高峰头乡、庙山乡,设立高峰头镇、庙山镇;大院子乡更名为红花乡,小马头乡更名为高册乡。

1996年7月,撤销港上乡、沙墩乡,设立港上镇、沙墩镇。

1997年6月,司家乡更名为清泉乡。

2000年12月,郯城镇、十里乡、归义乡合并,称郯城镇;红花乡、大尚庄乡合并,称红花乡;泉源乡、清泉乡合并,称泉源乡;马头镇、高册乡合并,称马头镇。即郯城县辖11个镇、6个乡。

2010年2月,撤销郯城镇,设立郯城街道。

2010年5月,撤销红花乡、胜利乡,设立红花镇、胜利镇。

2011年3月,原辖褚墩镇、黄山镇划归临沂市罗庄区管辖。

2011年8月,李庄镇、沙墩镇合并,称李庄镇;重坊镇、新村乡合并,称重坊镇。

2020年6月,撤销花园乡、泉源乡,设立花园镇、泉源镇。

截至2020年底,郯城县辖1个街道(郯城街道),11个镇(马头镇、李庄镇、重坊镇、杨集镇、庙山镇、高峰头镇、港上镇、红花镇、胜利镇、花园镇、泉源镇),1个乡(归昌乡)。县政府驻郯城街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