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专业保函办理平台

淅川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网)

2024-05-22 17:09:19

淅川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网) https://www.hnzwfw.gov.cn/411326000000/?region=411326000000

淅川县人民政府职能信息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全县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道),464个村(社区)、67万人。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千里调水,始于淅川。全县水源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2.8%,丹江口水库1050平方公里,淅川境内面积506平方公里,水源区最核心的部分在淅川,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

淅川是全国主要移民区。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淅川在半个多世纪内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移民,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丹江口大坝,淅川历时20年分六批搬迁20.2万人,分别被安置在青海、湖北、河南三省七县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淅川又分三批搬迁移民16.5万人,移民人数为湖北省6县市的总和,分别被安置在河南省内郑州、新乡等6市25县。两次共移民36.7万人,其中县内安置移民1.9万人,是河南省唯一移民迁出县、全国第一移民大县,是“忠诚担当、大爱报国”南水北调精神发源地。

淅川是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河南省林业重点县,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公益林面积居河南省县级首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5.3%(扣除丹江口水库面积达61.7%),空气质量达到优级标准,库周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2万个左右。

淅川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文物大县。春秋时为楚国发祥地、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年历史有近400年在淅川,45位楚王23位在淅川,曾孕育了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思想家范缜等历史名人,著名的“丹阳之战”和成语“朝秦暮楚”就出自淅川。

淅川古为商於之地,县制设立距今已2000多年,荆紫关镇曾是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最大的货物集散地。京汉、陇海铁路未修前,淅川是连接东南与西北诸省的商业通道,沿丹江北上可达秦川,南下可抵荆襄直达武汉。北魏始置淅川县,后几经兴废,至明成化六年(1470年)从内乡分出复置淅川县,属南阳府。清道光十二年(1832)、光绪三十一年(1905)两度升格为直隶厅,1913年3月撤厅改县,1948年5月解放。地名由来。《史记·屈原列传》中有“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的记载,因淅水纵贯全境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历史名人。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后汉书》)、思想家范缜(《无神论》)等历史名人出自淅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曾在淅川留下光辉诗篇。名胜古迹。丹江湖畔下王岗遗址是与龙山文化同时代的人类遗址。境内出土文物9万多件,其中王子午鼎、云纹铜禁等国家一级文物54件。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荆紫关明清古建筑群、香严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下寺楚墓群、下集新石器遗址、龙山岗遗址、下寨遗址、土地岭村传统民居、西簧关帝庙、石桥村丹江库区移民搬迁传统民居群、韦集山陕会馆、寺坡崖墓群等)。民俗文化。全县共有省级非遗项目5个:鲤鱼闹连、范蠡传说、丹江号子、蛤蟆嗡、淅川锣鼓曲。市级非遗项目8个:丹江故事传说、香严寺传说、淅川民间歌谣、淅川版画、龙棚舞、九女洞传说、柳编、淅川民间旋工。

淅川资源丰富。境内河流467条,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纵贯全境。县内已发现矿藏42种,虎睛石、松香黄大理石、钒土等储量丰富。淅川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湖、中线工程渠首、千年古刹香严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荆紫关等各具特色,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八条旅游热线之一。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为中线工程通水和移民工作点赞。

2021年5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淅川县,先后考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和九重镇邹庄村,听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情况介绍,了解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移民增收等情况。

习近平首先来到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实地察看引水闸运行情况,随后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察看现场取水水样。习近平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继续加大对库区的支持帮扶。要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

位于渠首附近的九重镇邹庄村共有175户750人,2011年6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搬迁到这里。习近平走进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资金建立起来的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实地察看猕猴桃长势,详细了解移民就业、增收情况。听说全村300余人从事果蔬产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习近平十分高兴。他强调,要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种田务农、外出务工、发展新业态一起抓,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随后,习近平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并到移民户邹新曾家中看望,同一家三代围坐在一起聊家常。邹新曾告诉总书记,搬到这里后,除了种庄稼,还在村镇就近打工,住房、医疗、小孩上学也都有保障。习近平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用,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完善村级治理,团结带领群众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行。离开村子时,村民们来到路旁同总书记道别。习近平向为南水北调工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建设者和运行管理人员,向为“一泓清水北上”作出无私奉献的移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他祝愿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兴旺,芝麻开花节节高。

习近平十分关心夏粮生产情况,在赴渠首考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习近平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们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大局,围绕建设水清民富县强美丽淅川,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载体,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突出抓好生态产业、旅游开发、工业经济、城乡建设、脱贫攻坚五个重点,全面加快经济社会转型,推动淅川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国先进县和示范县”、“全国试点移民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小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省级文明县城”、“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等荣誉。

202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45.4亿元,同比增长3.4%。规上工业增加值31.8亿元,同比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119.7亿元,同比增长12.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76亿元,同比增长7.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1484元,同比增长4.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28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2元、同比增长6.1%。

上一篇   下一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