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专业保函办理平台

德州市陵城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网入口)

2024-05-25 10:45:00

德州市陵城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网入口) http://www.dzlc.gov.cn/n30888588/index.html

德州市陵城区人民政府职能信息

陵城区是山东省德州市辖区,地处鲁西北平原,位于北京、天津、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截至2019年,辖10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9.4万,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120万亩耕地。

德州市陵城区历史悠久,被誉为"智圣"的汉武帝太中大夫、文学家、滑稽大师东方朔的故里在神头镇。颜真卿手书"东方朔画赞碑"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德州市陵城区文博苑内。唐平原郡古城遗址为颜真卿在此做太守时所修。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具有万亩水面的"丁东水库"和"仙人湖"。

陵城区历史悠久,名称屡经变易,区域亦有变化。从秦汉到明初1500多年间,曾在这里十二次封侯建郡,素有古郡之称。
尧舜禹时代,大禹治水,疏通九河,陵县属九河流域。周大河和东汉大河分别从县境西和县东南境内流过。陵县是古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禹贡》载陵县属兖州。
夏商周时代,陵县建有鬲氏国。遗址:抬头寺乡武庄一带。
春秋战国,陵县属齐西偏重丘地。遗址:徽王庄乡王解村一带。
秦始皇在今神头镇置厌次县,属济北郡。
西汉置安德县,属平原郡,县治在今县城东南25华里处,当是今平、陵交界处的平原县马腰务村。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废厌次县,改富平侯国。宣帝时在今赵宅附近设有将陵侯国。新莽时以平原、安德、漯阴、鬲县、重丘五县为定安公国。
东汉以安德为侯国;改富平侯国为厌次县,属青州平原郡(国)。
曹魏时改安德侯国为安德县,属平原郡。分厌次县置乐陵郡,厌次为郡治。
晋为安德公国,后改安德县。在北方少数族人入据中原后,有邵续在厌次坚持抗战,遥奉东晋为正朔。
北魏在今县城处设临齐城(“始东齐未宾,大魏筑城以临之”——郦道元语)为鬲县县治。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置安德郡,寻并入渤海郡,中兴年间(531—532)复称安德郡,郡治在临齐城,北齐天保七年(556),安德县和鬲县合并称安德,移安德县治临齐城即今县城处,陵县曾属渤海郡长达约半个世纪,旧志不载,今补入。
隋开皇九年(589),安德郡改称德州,“德州”之名始用。县名安乐,为州治。开皇十六年(596)在县西北部设“将陵县”。隋大业三年(607),改德州为平原郡。隋文帝时亦有安德王国之设。
唐武德四年(621)改平原郡为德州。天宝元年(742),复为平原郡。乾元元年(758)又改平原郡为德州,一直到元代。这期间,州治、郡治均在安德,同时又是安德县治。
明洪武七年(1374),陵县与安德县合并,升为州,称德州。州治在陵县(今德州附近)。洪武十三年(1380),又在安德故地置县,称陵县(以上变迁人称“陵、德互易”)。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
清朝仍称陵县,属山东省济南府。
民国初,德州改称德县,陵、德县均属济西道。民国二年(1913)属济西道,后改属东临道。民国十四年(1925),改属德临道。民国十七年(1928),直属山东省政府。
1939年7月,成立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北行政委员会。
1940年4月,于今陵县境内建立德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北行政委员会。
1943年为纪念抗日牺牲的吴匡五县长,改陵县为匡五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复称陵县。
1952年6月,陵县与德县合并称德县,县驻地陵县城。1958年12月,德县与平原县合并称平原县,县驻地平原县城,隶属聊城专区,陵县城改称德陵镇。
1961年7月1日,德县由平原县分出,当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将德县复称陵县,属德州行署,县驻地陵县城。1995年德州地区改称德州市,陵县隶属德州市。
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陵县撤销,设立陵城区。

2021年末,辖经济开发区、临齐街道、郑家寨镇、神头镇、丁庄镇、边临镇、徽王庄镇、滋镇、糜镇、义渡口镇、前孙镇、宋家镇、于集乡。

上一篇   下一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