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专业保函办理平台

4月26日玉米期货实时行情:供给偏紧潜在需求恢复支撑 玉米价格上涨

2024-08-15 18:49:45

  此次玉米价格上涨,不单是供给偏紧造成的,更可能是潜在需求恢复支撑。

  我们按照正常思维来推测市场的演绎路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月下旬开始,估计这波上涨将持续至6月份前后。先是农户售粮高峰,到如今基本见底;后期供给则等待5月国储的拍卖了。与此对应,先有国营仓库托市收购,后是复工复产,玉米消费企稳回升;尤其是到了夏季,玉米市场进入消费旺季。

  第二阶段,从6月小麦上市,至9月秋收时节,玉米市场或呈现调整状态。其间,正值玉米生长关键时期。若天气不佳或虫害,那么,市场进入易涨难跌状态。若正常,则呈现调整状态。

  第三阶段,尽管迎来收割季节,但玉米消费亦逐渐进入旺季。在利空消化与利多渐增转化中,市场有望迎来一波持续的上涨行情,直至明年3月前后。

  第一季度玉米市场解读

  2019年的玉米行情走出一个“N”字型调整。全年涨跌波动不大,这与饲料消费的低迷有关。

  然而,市场格局开始出现变化。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大连玉米悄然呈现波动式上涨,尽管全球暴发新冠病毒疫情。这种独立走势得益于大连玉米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内市场。

  春节后,玉米市场进入消费淡季,因生猪等饲料消费下降;同时,农户手中余粮进入第二波销售高峰。通常这会导致玉米价格回落。然而,政府及时托市,国有粮库敞开收购玉米,并导致农户惜售。其时,大连玉米反而呈现波动走强的态势。有一种解释是:去年秋季的玉米产量不如报道的多,实际上是略有减产。

  无论怎样,大连玉米的上涨有其季节性触发因素,也有产不足需的必然性因素。下面,我们将剖析市场主要矛盾方面,以解读市场上涨的内在动力。

  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及时点分析

  1。供给偏紧且主体转移

  4月底,农户余粮见底,市场供给主导方逐渐转向至:渠道商、库存和政策粮拍卖。

  据Cofeed统计:截至4月17日,全国主产区售粮进度92%,较去年同期高5%。可见,全国基层余粮不足一成,部分粮源转至贸易商。与此同时,加工企业库存同比偏低,存在补库需求。截至4月17日,全国119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库存总量500万吨,同比减少228万吨(-31%)。据悉,吉林省大部分企业库存可以满足1个月生产,而往年此时可以满足2—3个月。

  对于节后余粮销售如此之快,心中一直存在疑问:2019年我国玉米产量实际上是略有减产的?据统计,截至4月5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8840万吨,同比减少1059万吨。这个数据似乎暗合了业内对东北玉米减产的评估。

  后期,市场供给方主要来源于:议价能力较强的贸易商,以及国储玉米拍卖和进口谷物。

  据悉,高速公路免费结束时间为6月30日。目前,高速免费政策降低了玉米运输成本,刺激了东北粮向华北地区的流动。当优惠取消后,必然会造成粮源入关成本的增加。以长春二等玉米价格1800—1900元/吨计算,在物流运费恢复后,加上运费300元/吨,玉米入关的价格将达到2100—2200元/吨。但是,对玉米市场的影响将视当时的供求强弱而定。

  2。政策粮拍卖及影响

  对于临储拍卖,尽管官方至今没有宣布,但市场各方均高度关注,因其包含的信息量较多。

  从拍卖底价看,市场有两种传说:第一,临储玉米拍卖底价提高50—100元/吨;第二,底价维持去年水平。2019年的拍卖是从5月23日开始的,拍卖底价提高200元/吨。在消息公布后,就引发了玉米市场一波上涨行情。如果今年继续,那么,会增强多头介入的信心。

  从拍卖数量看,传每周投放量缩减为200万吨,投放总量为2000万吨。回顾2018年的拍卖是从4月12日开始的,每周投放800万吨的玉米;当年累计拍卖了约1亿吨。另外,2019年的拍卖是从5月23日开始的,每周投放减半至400万吨;当年累计拍卖了约2200万吨。反观今年每周投放减半,并且总量减少,这说明什么?说明临储玉米的库存“空虚”。

  据统计,2016年底时国储库存有2.36亿吨。经过三年的战略性“去库存”,如今剩余库存为5700万吨。如果今年满额拍卖,那么库存余量仅剩为3700万吨。这样,战略安全度不够。

  3。美国玉米进口影响

  近期,有美国玉米的进口消息,时常困扰着市场做多情绪。

  据统计,今年以来,有两次较大的美国玉米进口消息。一次是在3月19日当周,进口了75.6万吨;一次是在4月2日当周,进口了56.7万吨。也就是说,今年累计进口了132万吨。

  从内外比价看,有业内人士计算:“在广东玉米上涨至2060元/吨之后,即便加征美国玉米25%关税,其理论进口可以盈利;若豁免25%关税后,理论进口利润逼近400元/吨。”

  根据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未来两年中国势必加大对美国农产品进口。随着美国新冠疫情的缓解,进口美玉米等谷物将再次提上日程。

  据USDA最新报告,预估中国2019/2020年度玉米进口量为700万吨。另外,我国玉米进口有配额限制,配额量为720万吨。如此看来,即便进口利润丰厚,但进口数量与消费总量相比相当有限(消费达2.6亿吨),因而对市场的冲击力有限。

  4。需求渐进恢复且趋势加强

  从宏观经济看,据统计局数据,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但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从经济运行情况来看,3月份比1、2月份明显改善,这是一个基本判断。随着复工复产加快统筹推进,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断出台,二季度表现会更好,这是一个基本趋势。

  从季节性角度看,按照往年生猪补栏周期,每年3—5月份是仔猪的补栏高峰。这主要是为下半年猪肉的消费旺季做准备(中秋、国庆等)。当前,生猪价格有所回落,这正说明存栏量开始上升,并引发供给增加的预期。

  从生猪存栏看,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以及促进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政策落地,生猪生产在改善,在加快恢复。一季度末,生猪存栏32120万头,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3.5%;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3381万头,增长9.8%。监测数据显示,2月份生猪存栏首次环比增长,2月份、3月份环比增幅分别为3.4%、7.3%。据农业部农村部规划,力争在2020年底,我国生猪生产恢复到常年80%左右,2021年恢复正常。

  可以说,此次玉米价格上涨,不单是供给偏紧造成的,更可能是潜在需求恢复支撑。

  5。玉米播种及生长影响

  4、5月份,是我国播种玉米的时节,此时特别需要关注玉米的实际播种面积,以及后期的生长状态(天气与虫害)。因为这些因素均会引发市场的大幅波动,并成为潜在的炒作题材。

  就播种面积而言,至今没有看到官方数据。按往年经验,意向种植面积应当变动不大。

  据农业农村部调查,截至4月14日,全国已春播粮食19.1%,进度同比快1.0个百分点。其中,春玉米已播14.4%,与往年同期较为接近。然而,近日风云突变,东北、内蒙等迎来一场降雪(持续2—3天),延迟了不少春玉米主产区的播种时间。往年,本该进入播种的高峰期,因降雪田间作业可能要推迟至5月上中旬了。有专业人士指出:“过早或过晚播种,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

  另外,今年虫害可能威胁到我国的玉米产量。3月5日,农业农村部确认,草地贪夜蛾去年首次入侵我国,并预测今年形势更不乐观,发生面积可能约1亿亩,远超去年1600万亩的见虫面积,且各省份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草地贪夜蛾会影响玉米生长并造成严重减产。因此,今年夏季需要严重关注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北部玉米主产区的蔓延情况。

上一篇   下一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