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专业保函办理平台

2010年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2024-10-25 08:13:45

  坚持民生为本,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促进充分就业、提升社保水平等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民生工作,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普惠于民。

  1.全力以赴,就业促进目标全面完成。认真贯彻落实市***《关于促进创业稳定就业工作的意见》,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优质化、高效化建设,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2.21%。一是创业工作成效显著。坚持将扶持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基点,出台《昆山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和《昆山市市民创业补贴实施细则》,新增创业孵化基地8家,向198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99万元,并成功申报千灯电路板工业园区和陆家儿童用品制造业为“一镇一品”项目,积极鼓励、引导劳动者自主创业,推动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加快推进标准创业型城市建设。二是重点对象重点帮扶。针对昆山籍毕业生,创新实施“三一”举措(一封信、一本通、一卡行),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加强青年见习基地建设,提高青年见习生活费补贴,全力打造就业直通车和“创业昆山,畅想未来”品牌。同时,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导向作用,深化教育卫生系统见习资助制度,建立贫困家庭子女绿色通道,促进毕业生更好就业,就业率达98.1%。针对农民工,积极举办以“公平就业,共同希望”为主题的“春风行动”招聘专场,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针对“4050失业人员”,积极举办下岗职工再就业招聘专场,提供电工、电焊工、计算机等技能培训,帮助实现再就业7300人。三是就业援助更加强化。不断加大公益性岗位招聘和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加快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上调失业金保险标准,扩大失业保险金支出项目,适当延长大龄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限,全面落实“131就业帮扶”和“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政策,努力使尚未就业的援助对象获得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扶持。

  2.扩面提质,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市***社保实事工程,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按时收缴、合规支付。一是社保扩面稳中有升。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均净增参保10万人,累计突破100万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2.39万人,月领取养老金人数4.95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46万人,其中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3568人,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各65万人。综合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二是养老待遇不断提高。继续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70周岁以下由原来的250元提高到310元,70周岁以上由原来的280元提高到340元。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为1万余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并组织开展“迎世博共享美好新生活”游园、“夕阳如画奉献如歌”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活动,提高退休人员生活质量。三是医保体系更加健全。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要求,全面启动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工作,免收退休人员大病医疗救助基金264.11万元,新增医疗救助服务单位12家,全年实时救助12万人次,救助金额1873万元。同时,加强因病施治、因病配药以及代配药登记等方面的考核和处罚力度,共处理各类违规行为6起,暂停医保定点4家,追回各类违规费用94万元。四是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在应保尽保基础上,全方位构建城乡各项保障并轨的政策制度和运作机制,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进城保步伐,全年共办理转移折算进城保人数9642人,愿意折算率97%,并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扩大至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以上、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8018名超过退休年龄的农保养老人员通过一次性补缴享受职工医保待遇;全面实施居民生育保险办法,填补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生育保险制度的空白,形成了农保与城保相互衔接、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五是基金管理有效加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强化社保基金稽查稽核工作,加大基金欠费清欠力度,并按照“一人不少、一分不欠、一次不缺、一起不漏、一日不拖”的要求,及时足额把待遇发放到参保职工手中,确保基金正常有序运行。此外,认真做好流动人员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工作,共办理转入3808人,转出6725人;办理工伤认定7116件,劳动能力鉴定2999件,并取消浮动工伤费率,统一执行苏州市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市民卡(医保IC卡)制卡、社会保险数据维护和市民活动中心管理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人事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军转安置管理和劳资***预警、排查、调处等各项工作更加扎实而富有成效,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1.稳妥推进,干部人事管理规范有序。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全市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机关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是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任务顺利完成。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断深化单向积分选岗、面试裁判长制等特色工作,探索实行名校高层次人才选聘计划、面试考官异地交流,严把机关事业单位“入口关”。全年共组织招录20批次,录用公务员92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14人,公益性岗位用工91人,无违法***现象。二是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机制不断创新。大力推进市级机关中层职位轮岗交流工作,319名干部实现轮岗交流,占市级机关中层干部总数的42.4%,其中跨部门交流干部44名。正式启用中层干部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中层干部审核备案工作,并组织开展市级机关中层正职干部培训班和中层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培训中层干部近500人次;2010年度中层科室评议工作进展顺利。三是事业单位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在继续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的基础上,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岗位设置改革,推动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继续完善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卫生系统及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合同鉴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雇用转聘用手续办理和奖金审批发放等各项工作。四是军转干部安置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继续实施军转安置积分选岗制度,不断拓宽安置渠道、挖掘安置潜力、规范安置秩序,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安置任务,21名营职以下的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完毕。同时,根据上级政策,增发地方性补贴和生活补助,不断提高军转干部待遇水平。

  2.主动作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巩固。按照“双维护、两服务”的要求,坚持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着力完善预警监控机制,强化劳资***排查,提升争议调处效能,在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促进民生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企业收入分配调控机制不断完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不断加强对企业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追发工资、加班费及经济补偿金714万元,切实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工资指导线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将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纳入集体劳动合同审查内容,主动支持工会组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使职工工资收入增长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劳资***防控体系更加健全。深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全市已划入网格内用人单位数共计4354户,采集单位1万余次;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级预警三层联动机制,确保重大突***况及时预警,全市劳动关系预警预报动态监控重点企业16家,监控人数5469人,努力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劳资***排查化解工作持续强化。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高温季节劳动保护专项检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专项行动”等8次专项执法行动,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447户,涉及职工20万余人。同时,书面审查用人单位4725户,下达规范用工建议书35份,立案90件,结案率100%。此外,着力推进劳动保障诚信体系建设,评选产生“2009年度昆山市A级劳动保障信誉等级单位”271户,积极引导企业诚信守法。四是劳动争议调处能力继续提升。建立健全劳动争议“五位一体”调解机制和“三方驻会”工作制度,着力构建劳动争议“大调解”格局,在近3000家企业中建立调解组织和联络员制度,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建立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工作机制,创新实行预备庭审制度,劳动争议案件调解率提高至70%。

  四、凝聚合力,固本强基,干部队伍支撑更加有力

  针对部门新组建的特点,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放在重要位置,以“新部门、新团队、新形象”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服务大局、保障大局的同时,同步实现全系统干部队伍素质的极大提升。

  1.团结融合,机构整合有序推进。按照市***批复的我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以开展创先争优和“新部门、新团队、新形象”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为动力,全面完成局领导班子分工调整,完成内设机构和中层干部调整。切实加强党群组织建设,定期召开党支部书记会议,推动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全面搭建局工会、团委和妇委会等平台,积极开展书法摄影展、户外拓展训练、迎新年文艺汇演等多项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全局干部职工在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方面形成共识,内部融合逐步深入。

  2.提速增效,服务职能更加强化。一是提出“汇才惠民”机关服务品牌,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以包容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努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以“创先争优、保持昆山服务品牌特色”为主题,积极参与诚信服务月活动,深入开展“一二三”共建服务活动,主动赴1个乡镇、2个街道、300家企业进行结对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按照“解放思想、简政放权、提速增效”的方针和“审批时限再提高20%,网上审批率提高到40%”的要求,不断加强窗口服务效能建设和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建设,加强“12333”话务咨询工作。进一步清理和缩减特殊工时制审批、居外人员医疗费报销等行政审批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四是筹资1300余万元,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配备电脑700台,液晶显示器、触摸屏、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各350台,并通过积极开展业务知识竞赛、培训,探索管理新机制,不断加强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建设,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服务群众的功能得以进一步提升和强化。

  2010年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

  2010年是市人社局整合组建的靠前年,也是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局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人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保增速、促转型、上水平、抓特色、强队伍”的工作主线,以“新部门、新团队、新形象”为主题,以“汇才惠民”为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整合融合优势,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务实奋进,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呈现出创先争优和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获得了中国人事报刊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市诚信服务优良单位称号,在全市机关效能考核中名列同类部门靠前名,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还被评为“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08-2010年度优质服务窗口”。

  一、汇聚人才,保障用工,人力资源优势更加明显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快人才引进培育步伐,充分保障企业劳动用工需求,努力形成人力资源新优势,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

  1.多措并举,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按照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和“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目标要求,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为全面推进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全年新增大专以上各类人才3.09万人,其中博士15人,硕士690人,本科18331人,在昆创新创业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达13人,1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名单,大专以上各类人才保有量突破21万人。一是落实政策增投入。按照人才投入优先保障的要求,主动做好人才政策的贯彻实施工作,评定首批昆山市***人才津贴资助对象558人,3年内将发放人才津贴近3000万元;评定2010年度昆山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32名。第二批人才津贴评审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预计资助对象将超过800人。同时,积极参与制定《昆山市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引导昆山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初步形成了市级引领、区镇联动的***人才资助体系。二是办好活动促引进。成功举办“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29个省(市、自治区)636所高校的4154支团队参赛;成功举办2010创新创业群英会昆山日主题活动,450名高层次人才来昆考察创新创业事宜,现场签约项目18个;成功举办著名高校研究生暑期昆山社会实践活动,15所著名高校的135名研究生与我市32家企事业单位的45个项目进行了对接和技术攻关;成功举办美、日、德“昆山日”主题推介会,并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中国中心正式挂牌设立昆山第三家海外人才招聘工作站。三是完善载体优服务。不断强化人才载体支撑力度,4家单位获批设立标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单位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站总数稳居全省各县市之首。为昆山市科技教育园区等1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发放360万元建站资助金,为12名在站博士每人每年发放6万元生活和住房补贴,8名在站博士入围省首批“企业博士集聚计划”,2人获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同时,积极参与阳澄湖科技园的规划建设,推进人才公寓建设,组织优秀人才中秋联谊活动和迎新春联谊活动,指导成立清华大学校友会昆山分会,继续为高层次人才和专家免费办理乘车卡、公园卡、借书卡,并努力提供出入境、居留落户、职称评审、家属安置、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多项个性化服务,以专业的服务和感情的力量积极营造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四是科学评价重使用。会同司法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首创开展地方调解师职称评审,226人获批成为地方调解师。此外,积极做好建造师、全国执业药师等各类人事(执业)考试和江苏省专技人员信息化考核工作,为4560名专业技术人员办理各类职称,其中高级201人,中级1295人,初级3064人,11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被直接认定为高级经济师。

  2.内稳外引,企业用工需求基本保障。全年新吸纳外来务工人员41.31万人,同比增长59%,企业员工月平均流失率下降1个百分点,人力资源供需基本趋于平衡。一是出台政策稳形势。针对年初全国范围内出现的“用工荒”形势,及时出台人力资源保障引导政策,在购买人力资源服务、录用实习生、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应急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规范化、规模化用工,提高企业用工竞争力。同时,健全人力资源供需监测分析机制,密切关注人力资源供需变化,为领导决策和企业开展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二是搭建平台促合作。不断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合作,在全国14个省市累计设立人力资源合作基地建设70家,并多次组织赴安徽、四川、河南、陕西等地开展现场招聘和校企合作对接活动,大力推介我市良好的用工环境,吸引劳动力有序流入,为全市企业提供劳动力15万人。在“走出去”的同时还主动“请进来”,组织外省市人力资源考察团来昆现场对接,扩大员工来源,降低招聘成本,提高人力资源引入效率。三是强化培训提素质。积极开展以“举办百场讲座,服务千家企业,培训万名员工”为内容的“特别培训计划”,组织“昆山市企业培训讲师团”成员赴企业进行授课,免费培训城乡劳动力4.9万人次,1.2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举办人才培训班43期,培训人员3671人。四是规范管理构秩序。不断加强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管理,规范劳务派遣行为,加大对非法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打击力度,开展劳务派遣市场专项整治,共取缔无证无照的非法职业中介2431家次,中介投诉案件较去年下降51%。

  二、促进就业,完善社保,惠民利民措施更加有力

  3.加强防控,廉政建设继续加强。一是按照“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的要求,大力推进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组织各科室、事业单位签订党风政风廉政责任书,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党风廉政责任制切实落到实处。二是推动实施党政一把手上廉课工程,积极开展“三个珍惜”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学习《中国***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组织廉政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参观廉政文化展览,推动形成廉政勤政的机关文化。三是制定《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快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形成的实施方案》,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军转干部安置、医疗保险定点药店资格认定及稽查管理工作、劳动监察管理等为重点,制作工作流程示意图,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同时,聘请19名同志为人社系统政风行风监督员,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此外,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交办工作全面完成,《昆山市人事志》和《昆山市劳动志》的编纂工作进展顺利,昆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建设正在抓紧进行,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有效,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稳步推进,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下,依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进展,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一是人才规模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与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技能产业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地域间人才争夺日益激烈,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体现,人才综合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部分群体“就业难”与部分企业“招工难”并存,新生代农民工要求增加劳动报酬、改善劳动条件与企业控制生产成本的矛盾相互交织,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劳动者技能素质、技能结构不匹配。三是行政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对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务员队伍建设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干部综合素质和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社保参保人员要求持续提高保障待遇与越来越大的基金支付压力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经办能力和基金监管水平有待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在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五是劳动关系日益复杂,***调处机制、监察执法机制和职工诉求表达机制还不完善,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健全,劳动争议预防调处和信访维稳工作仍面临较大压力。六是劳动保障协理员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以上问题,我们务必要着眼于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局,以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和进一步改善民生为己任,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探索实践,尽快加以解决。

上一篇   下一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