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专业保函办理平台

渤海银行28亿事件最新消息2023_渤海银行大事件

2024-04-03 10:49:56

28亿事件最新消息2023年3月30日,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士平受贿一案,对被告人张士平以受贿罪判处有期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对扣押在案的赃款依法予以没收,上缴国库。该案是山东省首例涉案金额特别巨大的贪污贿赂案。

一:渤海银行28亿事件最新消息2023

后续如何发展要看公安部门调查结果了,公安机关已受理报案并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正在密切配合公安机关加快侦破。

济民可信集团2021年10月25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银行用于办理质押担保的材料中,应有大量伪造的公章,不排除有银行人员牵涉其中。另据了解,质押担保的材料中有300多个公章疑似伪造。

而在济民可信集团公布的录音材料中,渤海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承认该行风控存在漏洞。

这可能是近年来金额更大的贷款诈骗案。

事情是这样的,济民可信集团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总存款数为33亿元人民币。然而,总计28亿元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用于为华业石化的贷款提供质押担保。

这场“罗生门”事件的当事人济民可信集团(下称“济民可信”)是一家江西企业,中国知名的现代化大健康产业集团,业务覆盖医药、能源、投资等领域,有两家子公司分别叫山禾药业与恒生制药。

另外两个当事方,操作 *** 的银行渤海银行,办理贷款的“华业石化”。有趣的是,华业石化2019年成立,至今不足三年,股东却四次变更。今年7月26日,江苏华之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才受让华业石化100%股权。

此前,有消息显示,华之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集团旗下公司华昌置业100%持股,不过已经被中石油打假。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28亿质押罗生门中有300多枚假公章? 渤海银行不良贷款上升55%

以上内容参考和讯网-济民可信再发文六问渤海银行数百枚假公章从何而来?渤海银行与华业石化有多深勾连?

二:渤海银行28亿事件最新消息后续

002380又报案了,《质押疑云》原来以为是电影,现在看是电视连续剧

三:渤海银行最新消息披露

【蓝科技观察】继2022年受监管部门处罚之后,2023年2月,多事之秋的渤海银行又迎来监管部门的当头棒喝。

2月27日,银保监会披露一项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渤海银行因理财业务数据错报等十三项违法违规,被银保监会罚款860万元,这是继2022年受到监管部门处罚之后,又一违规行为被披露出来。

另一方面,去年8月国美欠渤海银行70亿元债务到期,获得半年展期后,又快到了国美应归还渤海银行债务的时间节点了。

问题是,国美拿什么归还渤海银行的70亿欠款?渤海银行近年来问题频发背后,是自身问题还是受国美拖累?

打开渤海银行的发展画卷,就会发现近年来,成立于2005年的渤海银行却因为经营合规性问题和风控不足频频卷入舆论口水战。

作为曾经家电渠道老大——国美的更大债务人却难以回收债务,和江西民企济民可信的“28亿元事件”至今仍未有定论,各地分行或因为违规发放贷款,或因为贷前尽职调查不到位等问题一再上榜当地监管通报名单。

甚至被媒体犀利评价为“一年至少违规7次”,负面舆情在消耗渤海银行企业信誉和形象的同时,也成了拖滞业务发展的重要原因,究竟谁拖累了渤海银行?

一、国美大厦将倾,70亿债务归还遥遥无期

在借款给国美之时,渤海银行显然是对黄光裕的“东山再起”充满了想象空间。对他在出狱归来在国美控股集团高管会上“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企业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的豪言壮语深信不疑。

但是18个月后,这个“18个月复兴计划”就被宣告失败,取而代之的,是“2023年实现较高盈利并达到以往较高水平,2024年达到历史更好水平,2025年明显超越历史更好水平”的全新目标。而给渤海银行留下的,是高达70亿元的债务敞口。

比起“画饼式”的新计划、新目标,国美的债务人更在乎国美究竟能不能把债还上?以及什么时候还上?

没有人会想到,曾经帮黄光裕登上过首富地位的国美会陷入如此严重的债务危机。数据显示,目前国美的负债报表已累积到了585.67亿元,其中,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合计280.56亿元,而渤海银行,是国美的之一债权人。

国美从渤海银行借的贷款已在去年8月到期,风险敞口高达70多亿,经双方沟通,国美再获半年展期。关于国美是否能在半年后顺利归还这笔债务,我们试着从国美的经营实际中去找寻答案。

在国美公布的2022年中报中,已公开进行风险提示“未来运营可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已审慎考虑多项计划和措施以减轻财务困难及流动资金问题”,国美已明晃晃将企业的经营困境敞在了世人眼前。

结合国美去年上半年打了对折的营收和超50%扩大的净利亏损,以及黄光裕夫妇去年9月的再度疯狂减持套现、国美大规模裁员、停发员工工资、断缴社保等种种行径来看,国美可持续运营的不确定性,反而成了确定性

事实上,据《财新周刊》方面消息披露,北京市 *** 已于去年8月初成立专办小组开始介入国美资产重组,并召开过两次联合债权人会议。但至于国美在会上提出的解决方案,债权人并不买账,这也使得整体事项进程缓慢,悬而未决。

面对危如累卵的债务,如今的国美已不再是当年叱咤风云的家电老大哥。拆分业务出售,变卖资产成了它的回血求生之道,操作空间也在被不断压缩,昔日首富已快到“卖无可卖”的境地。

在展期到限之时,渤海银行是否能够收回这笔贷款,答案似乎已经是昭然若揭的。

二、28亿至今仍悬空

国美的业务困境让渤海银行的贷款难以及时回收,和民营企业济民可信的28亿悬案至今仍持续透支着渤海银行的信誉。

2021年,围绕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与江西民营企业济民可信的“28亿元存款案“闹得案沸沸扬扬,一时间将渤海银行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复盘整个案件始末,起源于济民可信子公司无锡济煜山禾药物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於江华在去年8月接到的一通 *** , *** 中,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业务员询问企业是否正在办理一笔存款质押业务。

据济民可信方说辞,集团旗下两家子公司无锡山禾药物和南京恒生制药在南京分行购买了33亿元的“新易存”存款产品,而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在两家子公司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33亿存款中的28亿元进行质押,质押给了一个与济民可信毫不相关,且被央企公开”打假“的”伪央企“华业石化南京有限公司,被该企业进行票据融资提供质押担保。

对此,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却并不认账,声称济民可信方不仅知情,还收取了华业石化南京有限公司的高额利息。面对渤海银行南京银行的”泼脏水,济民可信方怒不可遏,接连在官方自媒体上发出《济民可信:六问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和《济民可信:再六问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直指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暗中勾结,知法犯法、欺骗客户、伪造公章、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和侵害客户的合法权益。

伴随着公安的介入,案件也在一点点推进着,尽管截至目前整个案件未有定案,济民可信的28亿存款仍然悬空,但是渤海银行方面,已有多名涉事员工接连入狱。

三、当风控开始失控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风控能力水平是关乎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无论是国美的高额敞口,还是济民可信的28亿悬空,都充分暴露出渤海银行在内部管理体系、内控体系的严重不足。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全年渤海银行一共被处以9720万元的罚款,在罚没金额更高的前10大银行罚单中排名第三。处罚事由包括地方 *** 购买服务项目贷款不合规、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重大关联交易未经董事会批准、一般关联交易未按程序审批等34项问题。

然而即便经历了2021年的惨痛教训,渤海银行似乎依然没有在2022年痛定思痛“改过自新”。

去年3月,根据银保监会通报,渤海银行在监管标准化数据(EAST)数据质量领域存在15项违规,被罚360万元。9月,渤海银行福州分行因涉及贷前调查不尽职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375万元罚款,分行5名相关责任人也受到警告、罚款处罚。11月,渤海银行杭州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审慎被罚110万元,北京分行因贷前调查不尽职被罚50万元……

作为城商行系统的一员,渤海银行的经营失序、风控失控,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品牌和声誉,更是损伤了整个城商行系统乃至是整个银行体系的“颜面”。

在国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渤海银行理应认识到自己现存的问题和风险,从源头入手,严肃追责,对现行的制度体系进行查漏补缺,构建更加完善、科学、严谨的风控体系,强化全行人员风险意识和道德教育,切实履行金融机构的主体职责,让银行结构发展趋于良性,让金融风险隐患无所遁形。

若渤海银行还不及时纠正经营发展路线中的偏差,拖累它的将是自己,而不是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