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网

专业保函办理平台

为什么娶媳妇不能娶河南的(铁匠娶媳妇)

2024-04-04 17:51:10

为什么娶媳妇不能娶河南的,因为河南人太能吃了,一顿饭下来,可能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吃。这样的说法是真的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农村地区,很多人都是非常节俭的,他们不舍得花钱,只要能吃饱就行了。所以在农村地区,有一种食物是非常受欢迎的,那就是红薯。红薯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吃起来口感也很好,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汉子,三顿不吃馍就急得发慌。偏偏,成年后定居江南,还娶了吃米长大的南方姑娘。不论恋爱时候如何花前月下几多柔情蜜意,俩人终归是要面对吃米吃面的矛盾的,这要如何化解?

曹延召 | 文

离开了故乡,很多的乡情往事都如云烟一般渐渐消散,但依然还有那么一两件事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譬如坐笤帚疙瘩、譬如拿筷子。

得罪了笤帚疙瘩,没人介绍媳妇?

儿时家里非常简陋,堂屋里除了八仙桌旁有两把高大的太师椅外,连几把像样的小板凳都没有。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小孩子只能站着,有时候站累了,就顺手把房门后的笤帚拿过来,直接坐在笤帚头上。

那笤帚是用高粱穗子做成的,柔软而舒适,比坐在凉嗖嗖的泥地上舒服多了。可是只要一看到我坐到笤帚头上,一家人都会过来斥责,反映尤为强烈的就是奶奶和老太:“笤帚疙瘩是媒人头,坐了笤帚头,长大后没人给你提媒的!”

“没人提媒就算了呗,自己找个媳妇不就行了?”我一言既出就成了左邻右舍的笑柄,这句话在封闭的村子里成为了谈论多年的笑料。

除了坐笤帚疙瘩,拿筷子的姿势也成了评判一个人长大找媳妇的标准。儿时的我个儿小身子矮,每次坐桌夹菜,伸长了胳膊还够不到桌子中间的菜盘,只能紧紧地攥着筷子的顶端,借助筷子的长度才能顺利夹到。邻座的大娘看到了,连声感叹:“这孩儿以后找个媳妇肯定得远啊,捏筷子捏得这么肯上头!”

儿时的我对这两件成为笑料的事真没怎么在意,不成想长大后,这两件事情居然都成了真!之一件事:坐笤帚疙瘩媒人头的结果就是真没人给介绍媳妇,媳妇是自己谈的;第二件事:捏筷子头的结果是北方汉子果真找了个南方媳妇,都跨省了,能不叫远么?!

不论恋爱时候如何花前月下几多柔情蜜意,俩人终归是要面对锅碗瓢盆生活琐碎的,譬如说,吃饭习惯问题。作为一个在北方出生、北方成长、北方念书又在北方工作很多年的北方汉子来说,最偏爱的就是北方的面食,北方的馒头够大、够瓷实,两个馒头半碗杂烩,狼吞虎咽三五分钟就能把一顿饭给轻松搞定;北方的面条吃着舒坦,汤菜主食一碗荟萃,风卷残云中就开始打着饱嗝了。而到了江南的,餐餐吃的都是大米饭,有鱼有米才对得起“鱼米之乡”这个称号啊!

区区几粒米,还真难倒了铁血汉子

一个吃惯了北方面食的粗犷汉子,且不说需要 *** 下来细嚼慢咽地吃掉那一碗米饭,看着那一碗密密麻麻的米粒我都要有密集综合症了,所以,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我总是最后放碗的一个。面条和馒头可以分分钟搞定,但那一碗的米饭我真的勉为其难啊!下的口大了总感觉沙砾入喉难以下咽,口小了别人已经放了碗,我还在细嚼慢咽。

于是,我也慢慢练就了一种技能,在外面吃饭多吃菜少吃饭,有时候实在拗不过别人的盛意,就象征性地添上鸡蛋大小一坨,并一再表示谢意:酒菜够丰盛,饱了、饱了、真的饱了!

吃米饭的问题在外面可以化解,但是在家里我不至于顿顿不吃吧?俩人吃饭另开小灶也说不过去,既然俩人结了婚,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其他方面,有一个人终归是要做出让步的。咱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北方汉子,能让媳妇受委屈么?战场咱虽没上过,但试验场里还是流过血负过伤的,这区区这几粒米饭又算啥呢?吃呗!无非速度慢一点。

说心里话,每当我端起米饭的时候不想北方的馒头是假,但是在南方,我这个馒头愿望还真是不大好那么实现。楼下小区卖馒头的不是没有,但南方楼下卖的馒头和咱北方的馒头根本没法比,一个个白 *** 嫩的,虚虚的、泡泡的,用手一捏,那么大一个馒头就成了一小坨,这膨胀幅度比超市里头的面包还过犹不及啊,三个五个下肚没感觉不说,鬼晓得这“老面馒头”里面有多少膨松剂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离家较远的一个大型综合超市,发现里头的面食也一应俱全,而且居然还有杠子馍卖!大喜过望中买了一大袋带回来,连续过了好几天的瘾。但是,那个超市离家稍远,馒头买的少了吃不了两顿,买的多了又怕给放坏了,反正总是左右为难。

不想,在周末的时候媳妇居然买了一个新电饭锅回来,不仅造型别致,而且功能还一应俱全,关键是还自带了一个蒸格,于是从此我家就开启了“一锅两制”的模式,下面蒸的米饭刚刚够媳妇吃,蒸格上面热气腾腾的馒头也让我过足了瘾。一国两制解决的是国家问题,而“一锅两制”解决的是咱家庭的问题啊。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记者朋友来家里吃饭,看到了我家这个“怪异”的生活习惯,回去愣是鼓捣出了一篇秀恩爱的文章来,一时也是掀起了一波微澜,年终居然还被区里授予了“百佳最美家庭”称号。

孩子的出生,解决了“时差”问题

饮食习惯的不同可以通过“一锅两制”来解决,而孩子的出生又完全以“和平统一”的形式,将我们一家子的生活习惯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有同事戏谑说:你两口子的生活习惯差异这么大,孩子以后的生活习惯肯定是要偏向一方的,你要主动争取过来啊,这样在吃饭的问题上将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

拉拢争取的解数倒是没有怎么施展,不过这孩子愣是将别人预测的“分裂”给融洽地统一在了一起。孩子更大的特点就是南北兼容、米面通吃,而且还有更大的一个爱好就是吃面条——这可是我和媳妇共同的爱好啊!

媳妇家世居江南,三顿不吃热干面就着急,而我这个北方人一天不吃上一碗面条也总感觉少了些啥。但是,在吃面问题上南北方还是有差异的,在武汉熹微的晨光中人手都是端着一碗热干面来当早餐,过了早晨这个点,满大街都难得找到一家开门的面馆;而在北方,吃面多是在中午和晚上,早晨不是稀饭就是胡辣汤,还真没见过谁家是早晨起来就吃面条的。

尽管我和媳妇有着共同的吃面爱好,但因为“时差”的原因,一个星期下来也难得能坐在一起吃上一碗面。但是,有了孩子就不行,孩子想啥时候吃面就啥时候吃面,想吃什么面就得给他准备什么面,于是乎原本的吃面“时差”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烹小鲜可鉴治大国。家长里短的问题不妨也可以从治国理政中进行借鉴,不论是饮食上的南北迥异抑或是“时差”有别,总能找到一个合理化解的有效途径,拿捏起一个左右平衡的支撑点。

当我的脚步踏遍大江南北,当我司空见惯了东西方美食,蓦然发觉家里的那碗面才是我最牵挂的。所以,甭管是南方的热干面还是北方的凉拌面,只要是碗面,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就是满满的幸福。

作者简介:

曹延召,1985年生,河南舞钢人,曾经的美食杂志记者,今天的军事宣传鼓手,现供职于陆装武汉某部,登上《人民日报》的“较真哥”。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上一篇   下一篇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