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保险安国营业部地址,永安保险营业网点
永安保险安国营业部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路1号。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是一家综合性财产保险公司。主要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责任任保险等。公司秉承“诚信、专业、创新”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保”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打造一流的保险公司。
一、安国市驾驶证换证体检医院?
安国市中医院。
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药都北大街朝阳路2号。
安新县医院。
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永安大街。
安新县中医医院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北大街5号。
二、必能安国的安什么意思?
优质答案1:
"必能安国"中的"安"指“使……安定”。《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是出自《三国志》里面一文,作者是陈寿。 本文是作者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作的传,详细写了诸葛亮的一生。
原文: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
章武3年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过来,把后世托付给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够安定国家,最后能成大事。如果我的儿子(刘禅)能够辅佐的话,请你辅佐他,如果他确实没有才能,请你取代他。”
诸葛亮痛哭流涕,说道:“臣一定会竭尽全力,尽忠职守,直至死去。 ”先主又写诏书给后主(刘禅)说:“你以后对待丞相,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于是让旁边的人避开,对诸葛亮说:“汉朝的天下已经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优质答案2:
意思是使用这样的方针一定会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的安定,让所有的一些东西都变得更加安稳,在这个世界之中,你所做的一切的东西并不能够从你的生活中带来更多的美好,只有当你拥有一个良好的国家,这一切东西才会变得更加的幸福踏实。
三、白帝城托孤,真的是君臣情深一段佳话吗?
优质答案1:
“永安(白帝城后改名永安)托孤”,一直以来有不同意说法,有充分肯定的,也有予以质疑的。
夷陵之战,刘备遭受了一生以来更大的失败,不但荆州没有收回来,自己受到的损失也是史无前例的,东征的意义还没来得及展现便被一把火烧的烟消云散了,刘备深受打击,几乎是被击垮了。于是,他召来了他最信任的人诸葛亮,俨然是要交代后事了。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先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听后,痛哭流涕,回应刘备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这该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君臣之间的对话,特别是“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很显然刘备是很真诚的给诸葛亮说的。给予肯定的是陈寿,他就是认为这是刘备发自内心的感情流露,高度赞扬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所谓“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也有学者认为,刘备的一番话,是事先设计好的台词,是很虚伪的,是逼迫要诸葛亮承诺永久是臣下,像是当年高祖刘邦,病重时搞得“白马之盟”一样。而“君可自取”,“取”也不是取代的意思,而是赋予诸葛亮废立的权利,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可是,这样是否忽视了李俨的存在呢?
李俨是益州领导集团的代表人物,刘备也同样托孤给他,诸葛亮为主,李俨位副。而且李俨拥有一部分兵权。于是就有人说,刘备这是为了制约诸葛亮。刘备与诸葛亮是荆州带人入川的,刘备当然也要平衡荆州与益州大臣之间的权利。所以,“君可自取”,谁又能说不是刘备赋予诸葛亮,以防止刘璋旧部阴谋叛乱的权利呢?事实证明,刘备去世后,李俨很快被边缘化了。
“永安(白帝城)托孤”,无论是虚伪还是设计的台词,刘备能说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足能彰显刘备的人格魅力,这话是曹操,孙权不一定敢说出来的。这也是充分体现了他与诸葛亮之间的相互信任与了解,着实是历史上君臣相处情深的一段佳话,也足以证明刘备真不愧是一代枭雄。
优质答案2:
算是吧。我觉得刘备托孤他绝不是简简单单的遗嘱交代,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导演的一场大戏。因为他事前肯定想过很多种的交代后事的方案,但是他最终选择了这种方式进行托孤,总体来说,是比较慎重的。
刘备本来想直接把辅佐大权交给诸葛亮,但他又担心保不齐诸葛亮日后会权重压主,这也是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事,所以他否决了这个直接托付的方案。他还考虑自己死后,必定缺少核心力量,他想到了诸葛亮,以此来确保以后蜀汉政权的稳定。但是刘备对于诸葛不太放心,他需要一个能牵制诸葛亮的人,而李严正是他心目中的不二人选。于是刘备托孤给诸葛亮,让李严来做副手,以便能更好地牵制住诸葛亮。
四、石达开为什么负气出走?真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
优质答案1:
严格来说,石达开离开天京不算是“负气”出走,更像是“拣回条命”;他带兵出走时,也没有带走几十万精兵。
石达开尽心辅政,形势得到好转。诛杀韦昌辉后,把太平天国折腾得半死的天京事变终于告以段落。
石达开奉诏回天京辅政,被尊为“义王”,提领政务。
这段时期,石达开的举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改善了太平天国在杨韦之变后的局面。
首先,他安抚人心。他不计前嫌,对各路有“政治问题”的人物给予安抚,加以重用,稳定了天朝上下人心。稍微选出几个安抚的名单来,您就知道这个安抚有多重要了:韦昌辉的弟弟韦俊、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陈承榕的侄子陈玉成。除了李秀成兄弟,后期的五军主将,几乎都是有“政治问题”的人!
其次,他继续推行了杨秀清后期开始推行的一系列安民政策,不再执着于狭隘的宗教观点,使得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最后,在军事上,他也指挥各处奋战。不过,说实话,石达开辅政期间,军事方面的成绩并不明显,除了皖北战场的局面有改观,湖北、江西、皖南等地战局都没有得到改观。(可能和时间较短也有关系吧);
石达开辅政,局势逐渐得到稳定,但却引起天王的猜忌。洪秀全对石达开的制约李秀成评价,石达开辅政期间:人心咸服。
可是,石达开让“人心咸服”,洪秀全就不踏实了。当年杨秀清虽然权力大,但过于严厉,下面人不服,因此,想诛杨时,一纸密诏,有的是人想诛杨。可是, 如果石达开“人心咸服”了,那到时候恐怕连密诏都不知道送给谁了!
因此,洪秀全开始了对石达开的制约。
之一步:安插亲戚前往制约。
洪秀全封了自己的哥哥洪仁发、洪仁达为安王、福王,和石达开一起总领朝政。
小编以为:不放心石达开,安排人来监督石达开,不算大问题。可是,你得安排明白人,能服众的人,另外,你安排进来的人和石达开之间得有明确的分工!哪些事情您负责,哪些事情我说了算,大家分得清清楚楚的,就好像李云龙和赵刚一样!
可是,洪秀全这两位哥哥确实都不具备这些素质。他们进来后什么都管,什么都发言!
不过,这招基本失灵了。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是靠谱的主谁是装逼的货大家心知肚明。因此,每当石达开指示的时候,大家都热烈参与,积极响应;安、福王发言?鸟都不鸟!
至此,安插人来分其权的举措效果不大!
要不想什么都由石达开做主,也不是不可以。洪秀全自己出来一起指导,难道石达开和大伙不听吗?洪秀全自己又不想亲自干活,委托人干活又不放心,最后找两个不靠谱的人来恶心人,这叫什么事嘛!第二部,疑似软禁、控制
在石达开后来自己的讲述中,提到天王猜忌,有加害之意。
是否真的要加害,石达开也没再细说,其他的史料似乎也未提及,说不好。
不过,当时已经试图控制石达开,已经是十分明显了。
我们看石达开逃出天京后发生的事情。
石达开逃出天京后,洪秀全马上排除蒙得恩和另外一个姓禾的带人前去追赶。而这个姓禾的追出去以后自己也跟着“逃”了。
堂堂辅政之臣石达开出天京,居然派兵去追?难道是因为石达开忘打卡了?
随后,石达开逃到无为后,身边聚集了一些人。此时,天京城的反应是:紧闭、严守天京城门,并派人请石达开出去辅政!
石达开逃出后,天王就要紧闭城门,可见关系确实发展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石达开不出走,恐怕下场和杨秀清差不多。因此,石达开逃出天京,可不仅仅是小孩子闹脾气。其中,或许经历了生死之劫,只是当事人后来不愿进一步挑明罢了。
石达开出走,未带多少精兵良将石达开出走,把太平天国精锐全部带走,这个说法最早大约来自《李秀成自述》。
《李秀成自述》说石达开出走,“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走”。
可是,我认为,这不过是李秀成出于痛心,对事件较为夸张的说法。
先不说精兵,我们先说强将!
跟着石达开走的,张遂谋、赖欲新、傅忠信等人,在太平天国的地位都不高。跟着石达开走的人,连一个侯爵的都没有;除了职同丞相的国宗(就是各王带兵的兄弟)外,只有丞相一名、检点三名。至于后来“万里归朝”的朱衣点、汪海洋等人,当时都还排不上号!
石达开未带走旧部中的精华。
而在当初西征东征战事中表现卓越的将领,李秀成、陈玉成、林启蓉、叶芸来、陈坤书、张朝爵、陈得才等人,一个也没有带走!
这怎么能叫合朝文武都带走呢?
接下来说精兵。
同样是《李秀成自述》,他写道:在石达开入天京时,将“打宁国之军”交给了陈玉成。这支打宁国之军,正是当初从江西、安徽战场抽调的精锐。此后,这支精锐石达开一直没有从陈玉成手中拿回,自然也没有随石达开“出走”。
因此,即使是石达开旧部,石达开也没有拉走最精锐的部分。
石达开出走,是在照顾天京局势的前提下“选兵”出走的事实上,石达开出走后,尽管下定决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他依然以“通军主将”的身份协调全局战事。
在满清截获的情报中,石达开与洪秀全此时依然保持着紧密的沟通,就如何“解天京之围”等问题多加讨论。
在德兴阿截获的信件中,石达开给洪秀全的计划是:“让李秀成会合捻军张洛行几十万人分扰下游,让陈玉成、韦俊、杨来清、洪仁常等人带兵回防天京,石达开在江西和浙江作战,打开局面。”
显然,石达开的计划与后来李秀成二破“江北大营”十分相似。都是通过对外围的作战调动敌人,解天京之围。
因此,可以猜测的是,石达开初期的想法,很可能是像后来的李秀成一样,经营江浙。这样,既不占据洪秀全现有地盘,也能在自己的根据地上发展,同时还能和太平军联合作战。
因此,石达开不可能从各紧要据点中“抽干兵力”出走。
东梁山的旧部,就曾经主动来投奔石达开,被石达开劝返原驻地。
句容等地的部队,也有意随石达开出走,也都被石达开劝返驻地。
因此,石达开,是在照顾全局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寻找部队离开的。
事实上,从清军的反应来看,也能证实,石达开并未带走多少精锐。清军的重心,始终放在对天京的进攻方向。只有在宝庆之战这样的紧急情况时,湘军才抽调力量前去攻击石达开。如果真的如某些书中说的,石达开一口气带走太平天国七成兵力,而曾国藩们依然只打洪秀全,那清帝恐怕会治罪!
石达开带走的兵力预计我认为,石达开带走所有兵马,要分成两种:
之一种,石达开直接指挥的人马,以及愿意配合石达开作战(但实际自己独立性很强)的,大约合计十来万。这些人中,杨辅清、石镇吉所部都有相当独立性,未受石达开直接指挥。而且,杨辅清很快就“归正”洪秀全,石镇吉也疑似“归正”(在他被清军俘虏后,说他是奉天王命去两广招兵)。
第二种,石达开直接指挥的人马,大约5、6万。
当然,这个指的是“带走”的老兵数量,石达开们后面还能招兵,实际兵力大于这个数。这个数据大约就是石达开进湖南时,曾国藩给胡林翼信件中对石达开军的估计。
以上数字,都是指打仗的兵,不包含随军家属或差役人员。
这个数据只是我个人估计,并不严谨,仅供参考。如果大家有更靠谱的信息和计算,也欢迎拍砖!
但是,即使我估计的数字有问题,石达开带走几十万精锐的说法,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优质答案2:
石达开高估自己,又误判局势,认为自己是朱元璋,实则连陈友谅都不如。即便带走大部分精兵悍将,石达开也没啥战绩,最终兵败大渡河,受凌迟处死。
研究太平天国史,有两个热点:太平军2万人北伐;石达开远征,其中缘由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石达开为何负气出走?带走几十万精兵吗?这问题非常有意思,笔者来谈谈个人看法。
一、石达开是否带走“几十万精兵”几十万精兵,自然是没有的,因为太平天国从未有“几十万精兵”。1851年金田起义,包括家属在内,太平军有2万人,战斗人员一万左右。
1852年6月,太平军在蓑衣渡遭遇埋伏,阵亡数千精兵,南王冯云山阵亡。8月,太平军在湘南扩军,天地会、矿工加入,人数大概是6万,旋即攻打长沙。
1852年12月,太平军拿下武昌,裹挟民众,人数60万,然后东征。1853年3月,太平军杀入南京,总计人口一百万,顺便夺取镇江、扬州,构筑京师外围防线。
杨秀清时代,奉行“精兵政策”,太平军人数并不多,却十分善战。北伐才2万人,居然打到了天津郊外;西征之一阶段,太平军也就一万余人,拿下安庆,围困南昌,进入湖北。
随着西征获胜,太平军人数不断增多,精兵也不少,但在湘潭之战、田家镇之战中惨败,也损失几万人。如此,到1856年摧毁“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之战时,石达开、秦日纲两个军团,总计兵马才7万。
“两大营”破灭后,太平天国内部矛盾也白热化,出现“天京事变”,首义五王自相杀,2万精兵死于内斗。1857年5月,石达开又率兵出走,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一度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基于上述分析,石达开不可能带走“几十万精兵”,十万左右应该没问题,因为翼王的威望很高,许多将领都愿意归顺他。当然,即便是10万人,也谈不上是精兵,只能说还可以,比陈玉成、李秀成手中的人马强一点。
湖广总督官文奏报:“翼贼石达开率匪数万,于五月二十三号,从安庆、彭泽分道进犯。”官文身在前线,长期与石达开交战,奏报应该属实。
李秀成自述则说:“石达开带走满朝文武将领,精兵悍将,导致国中无人,朝中无将”。为了拯救危局,李秀成不得不联手两淮捻军,跟张乐行的7万大军进行合作,方才守住了安徽。
能带走10万兵马,一点都不奇怪。石达开从天京来到安庆,一路发布告示,诉说自己的无奈,让太平军在天王、翼王之间选边站。
在安庆,石达开停留了3个月,没有去救援九江的林启荣,而是“等待”周边兵马归顺,对太平天国进行“吸血”,导致九江、镇江、句容、溧水陷落。
二、石达开负气出走,早有预谋,对局势误判说到石达开出走的原因,许多人都认为是:“洪秀全猜忌,洪仁达、洪仁发两位草包王爷掣肘,甚至想害了翼王;石达开为了避免内部分裂,决定外出避难,防止天京事变重演。”
笔者认为,“洪氏集团”掣肘与陷害,并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石达开自己雄心勃勃,不愿屈居他人之下,早就想成为朱元璋一样的人物。不妨来看下原因。
“洪氏集团”陷害石达开,有什么底气与实力呢?都知道,太平天国实行“军师负责制”,天王洪秀全并没有实际权力,而是“首义五王”分管朝政,天王就是一个“虚设”而已。
创建拜上帝教,实际操作者是冯云山,洪秀全并未参与“紫荆山草创”,在教徒中威望不高。洪秀全也没有一支直属部队,军队都是“首义五王”,他们都是带着股份参加金田起义。
进军途中,杨秀清、萧朝贵等人负责带兵打仗,制定作战方案,洪秀全本人才能有限,并未参与。再则,洪秀全没能亲临一线指挥战斗,以此树立起天王在军中的威望,而是躲在深宫之中享乐,利用“首义五王”之间的矛盾维持平衡。
试想,如果洪秀全有实权,为何还要被杨秀清欺负,东王“天父下凡”时,洪秀全差点就被杖责,还被强迫册封“万岁”?石达开回京辅政,并不是洪秀全的意思,而是“满朝文武一致要求”。
石达开回来辅政的条件,就是杀掉仅次于自己的实力派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瑢,否则就带兵外出单干。石达开气势汹汹,当着群臣之面向天王施压,洪秀全也只能照办,一点脾气都没有。
1857年,石达开离开京师,洪秀全连忙妥协,派人去劝说,还废了洪仁发、洪仁达,拿着“义王匾额”以及“群臣求情表”去安庆、抚州求和。石达开呢?非但不回来,还截杀使者,让将士们追随自己。
洪秀全就是“光杆司令”,而石达开人际关系很好,没有杨秀清嚣张,天王拿什么来陷害他呢?如果洪秀全真有实权,石达开岂能外出单干呢?要知道,洪秀全是君,石达开是臣,名分摆在那里。
1362年,地位比徐达、常遇春还高的大将邵荣,想外出单干,脱离朱元璋。结果呢?朱元璋立刻抓回来,直接绞死。试想,如果石达开在朱元璋阵营,即便他怨恨朱元璋,又怎敢叫板君王,自己创业呢?
“洪氏集团”的陷害,并不是石达开单干的主要原因,只能说是催化剂,或者说直接原因,导火线罢了。石达开单干,关键是对自身实力,以及局势的产生了误判,石达开认为自己是朱元璋,实则连陈友谅都不如。
石达开、朱元璋、陈友谅,隔着500多年,却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是雄心勃勃,希望能成为“王者”的存在,不愿意屈居人下。再则,他们都手握重兵,在集团中拥有超高威望、人气,有强大的直属武装力量。最后,作为集团的首领,徐寿辉、韩林儿、洪秀全,都是“虚设”。
元末农民起义,韩林儿是东系红巾军首领,徐寿辉是西系红巾军首领,但都没有实际权力。韩林儿的“韩宋”王朝,实权掌握在刘福通手中,察罕帖木儿将其主力扑灭后,朱元璋成为集团的实际首领,他架空韩林儿,最后将其淹死。
徐寿辉也是如此,彭莹玉、倪文俊率兵起义,拿他来当“挡箭牌”,因为他长得比较帅气,符合“弥勒降生”的形象,可以起到聚集人心作用。彭莹玉比较尊重徐寿辉,但倪文俊、陈友谅就不是这样。彭莹玉死后,倪文俊想杀了徐寿辉,却被陈友谅算计;陈友谅掌握大权,杀了徐寿辉,“天完”王朝灭亡,建立“陈汉”。
朱元璋对于“韩宋”,陈友谅对于“天完”,石达开对于“太平天国”,他们三人的地位都是一样,是顶梁柱的存在,也是实际掌舵者。天京事变后,“首义五王”仅剩下石达开,而他又成功在天京事变中“洗白”,故而在太平军将士中拥有超高的人气,洪秀全对他十分忌惮。
洪秀全没有实权,迟早要让出“天王”之位,无论是杨秀清、韦昌辉,还是石达开,都不可能为他“杨白劳”。打天下,靠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凭什么让你洪秀全在坐江山呢?君王没有贡献,又没实权,将领岂能臣服,拱手交出手中的实权呢?
东汉末年,曹操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如果让我放弃手中权力,辞职回家归隐山林,博取虚名,我是不会这么做,也不切实际。如果天命在孤,我愿意做周文王。”
石达开不愿意做曹操,却希望效仿朱元璋,表面上尊奉太平天国,实则有自己的想法,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这一点,我们从石达开外出单干时,所进行的一些做法,可以看出端倪。
1856年12月,石达开回京辅政,到1857年5月离开天京,前后也就5个月时间。石达开出走时,一路发布告示,宣传《五言告示》,在芜湖、无为等地都遍布传单,详细说明自己外出单干的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石达开是被逼无奈,负气出走,岂能在短时间内发布这么多传单呢?这些传单,阐述自己参加革命的经过,以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然后表明心迹,让将士们选边站,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二、刘备遗言陈寿《三国志》并没有记载刘备遗言,但是裴松之作注时引用《诸葛亮集》的记载:
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刘备给刘禅一道遗诏,嘱咐他一番,其中便有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时也吩咐儿子鲁王一番。
这里面提的都是国事。
三、孙权《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孙权遗诏或遗令一事。估计也就是重申太子继位和大臣辅政的事情。
《三国演义》中也说得简单:“至次年四月内,病势沉重,乃召太傅诸葛恪、大司马吕岱至榻前,嘱以后事。嘱讫而薨。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
其他文章
- 长江养老资产管理
- 中保和人保车险有什么区别
- 中意车险理赔怎么样
- 高端医疗服务机构排名TOP榜:选择优质服务更放心!
- 平安财产险都包括哪些
- 公务员各险缴费基数是什么
- 高铁意外险怎么赔偿
- 车险包括的险种有哪些
- 枝江医疗保险卫生局
- 张国立的众安百万保险靠谱吗
- 安徽省医疗保险查询
- 什么年龄适合买平安保险的e生宝
- 淮南养老金查询网站
- 平安保险车险一般多少钱全险
- 有什么失眠补贴保险吗
- 什么是a类保险公司
- 山东烟台蓬莱市社保局电话多少
- 车险保障主要是保什么的
- 给父母买什么保险买保险比较合适
- 美国养老金领取
- KDH文件
- 央行下调刷卡手续费,对信用卡有什么影响
- 拼多多500元提现是真的吗
- 工行支付存在漏洞,快捷支付是否安全
- 全球购骑士卡靠不靠谱?为你详述全球骑士卡的情况
- 广发银行信用卡取现手续费
- 工行网银助手打不开解决方法
- cgtn是哪个国家的
- visa信用卡卡号各数字及排列顺序的含义
- 猪肉价格重回40元时代